首页  > 世界杯冠军奖金

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མངའ་རིས་ས་ཁུལ།地区位于普兰县境内的冈仁波齐峰是苯教、印度教、耆那教和藏传佛教的圣山玛旁雍错和纳木那尼峰“鬼湖”拉昂错和冈仁波齐峰219国道(新藏公路)“界山达坂”。新藏实际界山为克里雅山口札达县利用土林地貌(英语:Tulin (geology))修筑的古格王国遗址日土县横跨中印边境的班公错阿里地区在西藏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坐标:32°30′15″N 80°05′50″E / 32.50405°N 80.09721°E / 32.50405; 80.09721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设立1970年政府驻地噶尔县狮泉河镇下级行政区7个县政府 • 地委书记索南丹增 • 人大常委会主任平措旦增(藏族) • 地区专员旦巴旺久(藏族) • 政协主席吕新民面积 • 总计337,175 平方公里(130,184 平方英里)面积排名全区第2位(占全西藏自治区28.05%)海拔4,500 公尺(14,800 英尺)人口(2020) • 常住12.33万人 • 排名全区第7位(占全西藏自治区3.38%) • 密度0.3人/平方公里(0.8人/平方英里)语言 • 方言藏语时区北京时间(UTC+8)电话区号897车辆号牌藏F行政区划代码542500旧称纳里、俄力思国内生产总值(2015)¥37.12亿(全区第7位,占全西藏自治区3.62%)5.96亿美元(汇率)• 人均¥36,378(全区第3位)5,841美元(汇率)网站阿里地区行政公署

阿里地区(藏语:མངའ་རིས་ས་ཁུལ།,威利转写:mnga' ris sa khul,藏语拼音:Ngari Sak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下辖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貌。土地面积为337,174.95平方公里。地区行政公署驻噶尔县狮泉河镇文化路6号。元朝称纳里,明朝称俄力思。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同时,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和印度在阿克赛钦南部和巴里加斯有领土争议。

地理[编辑]

与尼泊尔、印度(包括克什米尔地区的拉达克)接壤,边境线长1170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在这里相汇,境外著名的印度河、恒河等和境内的雅鲁藏布江均发源于此。水域面积有12418平方公里,河流总长度达9089公里,人均水资源丰富。

位置[编辑]

阿里地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部、青藏高原西南部。东起唐古拉山以西的杂美山,与那曲市相连;东南与冈底斯山中段的日喀则市仲巴、萨嘎、昂仁县接壤;北倚昆仑山脉南麓,与新疆喀什、和田地区相邻;西南连接喜马拉雅山西段,与印度(包括其管辖的克什米尔南部)、尼泊尔毗邻。辖域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南北宽约680公里,东西长700多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78°23′40″~86°11′51″,北纬29°40′40″~35°42′55″。平均海拔高度为4 500米以上。

地貌[编辑]

阿里地区地貌有高山、沟谷、土林、冰蚀、冲积扇、冰碛和火山等类型,历史上曾经把这种特征概括为冰雪围绕的“普兰”、岩石围绕的“古格”、湖泊围绕的“玛域”,总称为“阿里三围”。

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南部和西南部为深切的沟、谷及零星的冲积扇地带;东部及西北部地势相对平缓,形成宽谷和一望无际的草原戈壁。总的地势特征是从南到北高原面次第抬升,而各大山脉主脊线逐渐降低,最高点为普兰县境内的纳木那尼峰,海拔高程7694米,最低点在札达县什布奇附近的朗钦藏布河谷,海拔高程2800米,最大相对高差4894米。

气候[编辑]

阿里地区气候干旱,居住条件恶劣

阿里属二类风区,年平均风速在每秒3.2米以上,大风频率高达8级以上,年大风日数在149天左右。年平均气温0℃,日平均温度变化幅度极大,真正是“晚穿棉袄,午穿纱”。狮泉河镇冬季终年低温严寒,年平均气温不足零度,狮泉河镇冬季极端最低气温-41度,夏季极端最高气温21度,昼夜温差相当大,年温差小。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气温为10℃以上,而夜间气温则降至0℃以下。

阿里全年降水量相当少,且季节性强。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20%,而5月到9月间,雨量十分集中,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阿里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全年降雨量相当的少,日夜温差大。阿里的冬季漫长而又严寒。

噶尔县狮泉河镇气象数据(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6.4(43.5)

9.5(49.1)

13.4(56.1)

15.7(60.3)

20.5(68.9)

25.2(77.4)

32.1(89.8)

26.4(79.5)

23.7(74.7)

16.7(62.1)

12.7(54.9)

7.1(44.8)

32.1(89.8)

平均高温 °C(°F)

−4.1(24.6)

−2.0(28.4)

2.3(36.1)

7.4(45.3)

12.6(54.7)

18.1(64.6)

21.5(70.7)

20.5(68.9)

16.3(61.3)

8.2(46.8)

2.9(37.2)

−1.6(29.1)

8.5(47.3)

日均气温 °C(°F)

−12.0(10.4)

−9.2(15.4)

−4.8(23.4)

0.1(32.2)

5.1(41.2)

10.7(51.3)

14.4(57.9)

13.8(56.8)

9.3(48.7)

0.5(32.9)

−5.7(21.7)

−10.1(13.8)

1.0(33.8)

平均低温 °C(°F)

−19.7(−3.5)

−16.9(1.6)

−12.6(9.3)

−7.9(17.8)

−2.7(27.1)

3.1(37.6)

7.7(45.9)

7.5(45.5)

2.0(35.6)

−8.0(17.6)

−14.8(5.4)

−18.2(−0.8)

−6.7(19.9)

历史最低温 °C(°F)

−36.6(−33.9)

−30.2(−22.4)

−25.3(−13.5)

−17.9(−0.2)

−11.2(11.8)

−6.6(20.1)

−0.6(30.9)

−0.4(31.3)

−10.0(14.0)

−17.0(1.4)

−23.5(−10.3)

−32.9(−27.2)

−36.6(−33.9)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6(0.06)

1.2(0.05)

1.4(0.06)

1.3(0.05)

2.9(0.11)

3.7(0.15)

21.4(0.84)

23.8(0.94)

5.7(0.22)

2.0(0.08)

0.3(0.01)

1.1(0.04)

66.4(2.61)

平均相对湿度(%)

36

33

31

29

30

31

39

43

36

27

24

31

33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数据网

历史沿革[编辑]

1950年以前[编辑]

阿里境内的古格王国遗址是阿里早期人类历史的遗存

“阿里”一词是藏语音译,意为“属地”、“领地”、“领土”等。直到9世纪初,这里仍称“象雄”(羊同、杨童)。在汉文史籍中,不同朝代对其称呼各异。

阿里古为藏族地区早期的“十三小邦”之一,汉族史籍称为“羊同”。羊同经过逐步发展,在约公元4-5世纪建立了象雄王国,鼎盛时将地域划分为上(内)象雄、中象雄、下(外)象雄,上(内)象雄即今阿里地区所辖范围。

在藏文古籍中,吐蕃王朝赞普之后裔来到这块原属象雄十八部的政治区域后,吐蕃王朝灭象雄王朝后改称纳里(阿里)[1]。

古格王朝在公元13世纪随吐蕃诸部一起归属元朝(1260-1368),统属于元朝在萨迦政权设立的“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元代称“纳里速古鲁孙”,阿里地区的实际事务则由萨迦政权处理。

元朝称纳里速古鲁孙,明朝初年设羁縻性质的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后在古格王朝灭亡后一度被拉达克王国占领。[2]17世纪五世达赖建立甘丹颇章政权之后,拉达克战争后阿里地区逐步归入西藏噶厦政府管理,在清廷的扶持下,后又设立宗(相当于县)和管理阿里地区的总管——“阿里基巧”。明代所称的“俄里思”,到了清代方称“阿里”。下设6个宗,长官为世袭的宗本。

解放军进入阿里[编辑]

参见:西藏和平解放

1950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疆军区独立骑兵师第一团保卫股长李狄三率领由该团第一连为进藏先遣连共138人从和田县普鲁出发,翻越昆仑山脉,挺进西藏阿里。8月29日,先遣连全员到达预定目的地:阿里地区改则县的扎麻芒保,开始好越冬准备。李狄三迫使阿里政府的噶本代表签订“五条协议”。1950年10月,先遣连后方供给线中断。李狄三鼓励部下自己动手,贮柴打猎。由于严重缺氧,先遣连干部战士普遍患上高山症,同时后方物资接济不上。1951年5月6日,独立骑兵师第二团副团长安志明率领的援藏后续挺进西藏阿里部队2个连及机关人员,共计280余人,从于田县普鲁出发,踏着李狄三先遣连的足迹,跋涉千余公里,于1951年5月28日全员到达扎麻芒保,与先遣连会师。会师当天李狄三病逝。李狄三与先遣连因高山症等原因牺牲的62人葬在阿里的扎麻芒保。安志明率部于6月5日从扎麻芒保出发,6月19日翻越东君拉达坂,1951年8月3日进驻阿里首府噶大克(今噶尔县昆莎乡南部),完成从新疆进入阿里的任务。1951年解放军入藏后,堆里噶本驻噶大克(即噶尔雅沙)。辖布达巴、日土、噶大克。

安志明率部进藏的同时,独立骑兵师第2团营长贺景福率1个骑兵连追击从新疆阿勒泰、青海柴达木等地逃入阿里地区的乌斯满部,1951年7月经扎麻芒保进驻日土宗。

1952年2月,以李狄三先遣连、安志明率的2个连、贺景福剿匪的1个连,共计4个连为基础,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疆军区“阿里骑兵支队”。支队长兼政委安志明,参谋长贺景福、政治处主任高峰。1952年10月组建“中共阿里地区工委”,书记由阿里支队领导兼任。首任工委书记安志明。

1954年设阿里总管,管辖仲巴洛强、普兰宗、札布让宗、达巴宗、日土宗、噶大克等宗溪。

设立人民政府[编辑]

1960年设阿里专区,专署驻噶尔昆沙(今昆莎乡噶尔新村),原驻地噶尔雅沙镇改为噶尔县驻地。噶尔宗改为噶尔县(驻雅沙);日土宗改为日土县;革吉改为革吉县(驻那坡,今革吉镇那坡社区);改则改为改则县(驻隆仁,又称鲁玛仁波,今改则镇鲁仁社区);仲巴洛强溪改为仲巴县(驻札东,又称老仲巴,今拉让乡玛永村);普兰宗改为普兰县;札布让与达巴2宗合并设札达县(驻托林,今托林镇托林社区)。辖7县。

1962年将仲巴县划归日喀则专区。辖6县。

1962年中印战争,阿里支队是班公错以南的西线对印作战的主力部队。1966年6月6日总参通知新疆军区成立野战军某师,阿里支队编为该师某团。

1966年阿里专署迁驻狮泉河,噶尔县从噶尔雅沙迁驻噶尔昆沙(噶尔新村)(因民主改革时在昆沙设噶尔新乡乡政府,故昆沙又称噶尔新村)。

1970年阿里专区改为阿里地区,地区驻噶尔县狮泉河。由改则县的路南4区设立措勤县(驻门董,今措勤镇门东社区)。阿里地区辖噶尔(驻昆沙)、革吉(驻那坡)、札达(驻托林)、措勤(驻门董)、日土、改则(驻鲁玛仁波)、普兰等7县。

1979年3月7日复归西藏自治区领导。

1979年2月5日正式成立阿里地区行政公署。1987年噶尔县从噶尔昆沙迁驻狮泉河(实际1988年9月迁驻)

1997年地区行政公署驻狮泉河镇。辖噶尔、普兰、措勤、革吉、改则、扎达、白土7县。

2017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计划升空,阿里设立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站。[3]

政治[编辑]

现任领导[编辑]

阿里地区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中国共产党阿里地区委员会

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阿里地区工作委员会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阿里地区行政公署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阿里地区委员会

职务

书记

主任

专员

主席

姓名

索南丹增[4]

扎西措姆[5]

石玉辉[6]

吕新民[7]

民族

藏族

藏族

汉族

汉族

籍贯

青海省贵德县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

四川省广元市

出生日期

1971年9月(53岁)

1970年8月(54岁)

1972年8月(52岁)

1966年4月(59岁)

就任日期

2024年10月

2023年5月

2024年12月

2016年10月

行政区划[编辑]

阿里地区下辖7个县:普兰县、札达县、噶尔县、日土县、革吉县、改则县、措勤县。

阿里地区行政区划图

普兰县

札达县

噶尔县

日土县

革吉县

改则县

措勤县

区划代码[8]

区划名称藏文

汉语拼音藏语拼音威利转写

面积[注 1][9](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注 2][10](2020年普查)

政府驻地

邮政编码

乡级行政区[11]

边境管理区范围

542500

阿里地区མངའ་རིས་ས་ཁུལ།

Ālǐ DìqūNgari Sakümnga' ris sa khul

337,174.95

123,281

噶尔县

859000

7

30

境内部分地区

542521

普兰县སྤུ་ཧྲེང་རྫོང་།

Pǔlán XiànBurang Zongspu hreng rdzong

13,194.05

12,242

普兰镇

859500

1

2

全境

542522

札达县རྩ་མདའ་རྫོང་།

Zhādá XiànZanda Zongrtsa mda' rdzong

24,601.60

8,454

托林镇

859600

1

6

全境

542523

噶尔县སྒར་རྫོང་།

Gā'ěr XiànGar Zongsgar rdzong

17,669.72

31,052

狮泉河镇

859400

1

4

全境

542524

日土县རུ་ཐོག་རྫོང་།

Rìtǔ XiànRutog Zongru thog rdzong

77,095.83

11,167

日土镇

859700

1

4

全境

542525

革吉县དགེ་རྒྱས་རྫོང་།

Géjí XiànGê'gyai Zongdge rgyas rdzong

46,104.28

18,012

革吉镇

859100

1

4

542526

改则县སྒེར་རྩེ་རྫོང་།

Gǎizé XiànGêrzê Zongsger rtse rdzong

135,615.97

25,327

改则镇

859200

1

6

542527

措勤县མཚོ་ཆེན་རྫོང་།

Cuòqín XiànCoqên Zongmtsho chen rdzong

22,893.50

17,027

措勤镇

859300

1

4

查论编阿里地区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西藏自治区 行政公署驻地:噶尔县县级行政区7县级行政区(7县);37乡级行政区(7镇、30乡)县普兰县1镇

普兰镇

2乡

巴噶乡

霍尔乡

札达县1镇

托林镇

6乡

萨让乡

达巴乡

底雅乡

香孜乡

曲松乡

楚鲁松杰乡

噶尔县1镇

狮泉河镇

4乡

昆沙乡

左左乡

门士乡

扎西岗乡

日土县1镇

日土镇

4乡

多玛乡

东汝乡

热帮乡

日松乡

革吉县1镇

革吉镇

4乡

雄巴乡

亚热乡

盐湖乡

文布当桑乡

改则县1镇

改则镇

6乡

物玛乡

先遣乡

麻米乡

洞措乡

古姆乡

察布乡

措勤县1镇

措勤镇

4乡

磁石乡

曲洛乡

江让乡

达雄乡

人口[编辑]

截至2022年末,阿里地区常住人口12.3万人,居住着藏、汉、蒙、回、维等34个民族。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为123,281人[12]。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5,46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7,816人,增长29.14%,年平均增长率为2.59%。其中,男性人口为65,604人,占总人口的53.22%;女性人口为57,677人,占总人口的46.7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13.74。0-14岁的人口为32,303人,占总人口的26.2%;15-59岁的人口为82,646人,占总人口的67.04%;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332人,占总人口的6.7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593人,占总人口的4.54%。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53,839人,占总人口的43.6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9,442人,占总人口的56.33%。

民族[编辑]

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4,695人,占11.92%;藏族人口为107,199人,占86.9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1,387人,占1.1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7,328人,增长99.47%,占总人口比例增加4.2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0,488人,增长23.26%,占总人口比例下降4.2个百分点。其中,藏族人口增加19,706人,增长22.52%,占总人口比例下降4.69个百分点。

阿里地区民族构成(2010年11月)[13]

民族名称

藏族

汉族

回族

维吾尔族

土家族

白族

苗族

彝族

撒拉族

蒙古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数

87493

7367

253

92

35

34

28

28

26

21

88

占总人口比例(%)

91.65

7.72

0.27

0.10

0.04

0.04

0.03

0.03

0.03

0.02

0.09

占少数民族人口比例(%)

99.31

---

0.29

0.10

0.04

0.04

0.03

0.03

0.03

0.02

0.10

能源[编辑]

阿里曾长期属于中国罕有的自主供电地区,其电网独立于国家电网之外,乡村及农牧民聚集地通电率低,关键是无较大容量的可靠的电源和电网。

2020年7月26日,阿里地区电力联网工程竣工,并于同年12月4日正式投运,阿里地区全面并入国网统一供电,电力供应能力和水平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与东部省份无异。

阿里基本上没有煤炭资源,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地热资源一般。

文化[编辑]

阿里地区文化艺术是象雄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许多以传说形式诠释大自然的神话。7世纪,佛教传入阿里本土以后,出现了佛教传说故事和歌谣,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和内心追求,具有鲜明的西藏西部风格与魅力。

艺术[编辑]

阿里的传统艺术主要包括音乐舞蹈、曲艺戏剧和工艺美术,尤以藏族乐舞和工艺美术最为耀眼夺目。普兰、札达一带为果谐的发祥地之一。苯教羌姆据传是辛饶米沃且时期流行的一种宗教歌舞,后又与佛教进行了融合,广泛流行于朗钦藏布、马甲藏布一带的寺院和民间。起源于札达的弦舞是阿里最古老的舞蹈种类之一,在古格遗址红庙残缺的壁画中依稀可见,至今仍在普兰、札达一带民间流传。阿里的雕塑、岩画在整个西藏艺术画廊中占有重要地位。古格时期的佛像雕塑不惜重金,雍容大气;古格壁画融高原质朴简约和南亚及波斯开放、夸张于一体,独具特色,开一代画风。

宗教[编辑]

冈仁波齐峰脚下的藏传佛教佛龛

阿里为西藏本土宗教——苯教的发祥地。公元1世纪,苯教沿雅鲁藏布江开始传播到卫藏以至整个藏区。8世纪初,印度佛教大师佛密来到冈仁波齐朝圣,并广传佛法,此为藏传佛教在阿里传播的开端。10世纪末,仁钦桑布在阿里创立了第一座寺庙。11世纪中叶,应古格王绛曲沃邀请,阿底峡来到古格与仁钦桑布一起传经弘法,是为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传之始。相隔20多年后,在托林寺召开大法会,史称“火龙年大法会”。12世纪末,传入竹巴噶举派。13世纪中叶,直贡噶举派传入阿里。15世纪,古格人阿旺扎巴前往后藏拜宗喀巴为师,学成后,返回古格,传播格鲁派,托林寺为该教派传播中心。17世纪上半叶,葡萄牙耶酥会传教士经克什米尔到古格扎布让传授基督教。古格灭亡后,西方基督传教士被驱逐出境。全地区共有开放寺庙及拉康75座(其中寺庙57座,拉康18座)。

旅游[编辑]

位于中印边界的班公错是阿里的一大旅游点之一

班公错

扎达土林

玛旁雍错-圣湖

冈仁波齐峰-神山

托林寺

古格王朝

鬼湖

纳木那尼峰

东嘎皮央

城市建设[编辑]

城市供热[编辑]

阿里地区狮泉河镇的集中供暖工程将在2015年夏天启动,2017年内完工;阿里将成继拉萨之后第二个市县主要城区集中供暖的地区。[14][15]

交通[编辑]

公路运输[编辑]

全地区境内有7条国道及5条省道,分别为 216国道、 219国道、 317国道、 564国道、 565国道、 693国道、 695国道, 301省道、 302省道、 303省道、 519省道、 520省道,均为砂石路面。

航空运输[编辑]

阿里昆莎机场,于2010年7月1日启用,位于噶尔县狮泉河镇西南,目前已开通2条航线开往喀什及拉萨。

铁路运输[编辑]

正在规划中的新藏铁路将经过阿里地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辑]

古格王国遗址

托林寺

科迦寺

皮央和东嘎遗址

注释[编辑]

^ 土地面积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数据。

^ 常住人口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参考文献[编辑]

注:如无特殊标注,参考文献均为简体中文。

^ 历史文化. 西藏阿里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2016-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5).

^ 拉达克政权. 西藏在线. [2013年11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年4月20日).

^ 中国首个量子卫星探秘. 新华社. 2016-05-28 [2016-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1).

^ 索南丹增任阿里地委书记 段海不再担任. 中国经济网. [2024-10-24].

^ 扎西措姆任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阿里地区工作委员会主任. 中国经济网. [202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9).

^ 石玉辉任阿里地区行署专员. 中国经济网.

^ 政协阿里地区委员会. 阿里网. [2017-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9-11 [2020-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 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西藏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西藏自治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图集.

^ 阿里地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阿里地区行政公署. [2021-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 阿里地区统计局、阿里地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阿里地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2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9).

^ 西藏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 《西藏自治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年6月. ISBN 978-7-5037-6517-9.

^ 平措代表:“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年内启动城区集中供暖工程. 新华社. 2015-03-07 [2015-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阿里革吉县集中供暖工程正式点火. 新华网西藏频道. 2017-12-11 [2020-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1).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行政公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阿里地区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西藏自治区 行政公署驻地:噶尔县县级行政区7县级行政区(7县);37乡级行政区(7镇、30乡)县普兰县1镇

普兰镇

2乡

巴噶乡

霍尔乡

札达县1镇

托林镇

6乡

萨让乡

达巴乡

底雅乡

香孜乡

曲松乡

楚鲁松杰乡

噶尔县1镇

狮泉河镇

4乡

昆沙乡

左左乡

门士乡

扎西岗乡

日土县1镇

日土镇

4乡

多玛乡

东汝乡

热帮乡

日松乡

革吉县1镇

革吉镇

4乡

雄巴乡

亚热乡

盐湖乡

文布当桑乡

改则县1镇

改则镇

6乡

物玛乡

先遣乡

麻米乡

洞措乡

古姆乡

察布乡

措勤县1镇

措勤镇

4乡

磁石乡

曲洛乡

江让乡

达雄乡

查论编西藏自治区行政区划国别: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府:拉萨市地级行政区74县级行政区(8市辖区、2县级市、64县)地级市拉萨市

城关区

堆龙德庆区

达孜区

林周县

当雄县

尼木县

曲水县

墨竹工卡县

日喀则市

桑珠孜区

南木林县

江孜县

定日县

萨迦县

拉孜县

昂仁县

谢通门县

白朗县

仁布县

康马县

定结县

仲巴县

亚东县

吉隆县

聂拉木县

萨嘎县

岗巴县

昌都市

卡若区

江达县

贡觉县

类乌齐县

丁青县

察雅县

八宿县

左贡县

芒康县

洛隆县

边坝县

林芝市

巴宜区

米林市

工布江达县

墨脱县注

波密县

察隅县注

朗县

山南市

乃东区

错那市注

扎囊县

贡嘎县

桑日县

琼结县

曲松县

措美县

洛扎县

加查县

隆子县注

浪卡子县

那曲市

色尼区

嘉黎县

比如县

聂荣县

安多县

申扎县

索县

班戈县

巴青县

尼玛县

双湖县

地区阿里地区

噶尔县

普兰县

札达县

日土县

革吉县

改则县

措勤县

注:错那市、隆子县、墨脱县和察隅县的南面土地,统称藏南地区,未实际统治,参见中印边界问题。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西藏自治区乡级以上行政区列表。区划索引:单位(代码):省级(史)>(副省级)>地级>县级: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台

查论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级以上行政区

★15个副省级市(其中✦5个计划单列市)、☆1个辖地级行政区的自治州、✶4个不设区的地级市

华北地区直辖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

石家庄市

唐山市

秦皇岛市

邯郸市

邢台市

保定市

张家口市

承德市

沧州市

廊坊市

衡水市

山西

太原市

大同市

阳泉市

长治市

晋城市

朔州市

晋中市

运城市

忻州市

临汾市

吕梁市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乌海市

赤峰市

通辽市

鄂尔多斯市

呼伦贝尔市

巴彦淖尔市

乌兰察布市

兴安盟

锡林郭勒盟

阿拉善盟

东北地区辽宁

★沈阳市

★✦大连市

鞍山市

抚顺市

本溪市

丹东市

锦州市

营口市

阜新市

辽阳市

盘锦市

铁岭市

朝阳市

葫芦岛市

吉林

★长春市

吉林市

四平市

辽源市

通化市

白山市

松原市

白城市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黑龙江

★哈尔滨市

齐齐哈尔市

鸡西市

鹤岗市

双鸭山市

大庆市

伊春市

佳木斯市

七台河市

牡丹江市

黑河市

绥化市

大兴安岭地区

华东地区直辖市

上海市

江苏

★南京市

无锡市

徐州市

常州市

苏州市

南通市

连云港市

淮安市

盐城市

扬州市

镇江市

泰州市

宿迁市

浙江

★杭州市

★✦宁波市

温州市

嘉兴市

湖州市

绍兴市

金华市

衢州市

舟山市

台州市

丽水市

安徽

合肥市

芜湖市

蚌埠市

淮南市

马鞍山市

淮北市

铜陵市

安庆市

黄山市

滁州市

阜阳市

宿州市

六安市

亳州市

池州市

宣城市

福建

福州市

★✦厦门市

莆田市

三明市

泉州市

漳州市

南平市

龙岩市

宁德市

江西

南昌市

景德镇市

萍乡市

九江市

新余市

鹰潭市

赣州市

吉安市

宜春市

抚州市

上饶市

山东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东营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日照市

临沂市

德州市

聊城市

滨州市

菏泽市

台湾注

台北市

新北市

桃园市

台中市

台南市

高雄市

中南地区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河南

郑州市

开封市

洛阳市

平顶山市

安阳市

鹤壁市

新乡市

焦作市

濮阳市

许昌市

漯河市

三门峡市

南阳市

商丘市

信阳市

周口市

驻马店市

湖北

★武汉市

黄石市

十堰市

宜昌市

襄阳市

鄂州市

荆门市

孝感市

荆州市

黄冈市

咸宁市

随州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南

长沙市

株洲市

湘潭市

衡阳市

邵阳市

岳阳市

常德市

张家界市

益阳市

郴州市

永州市

怀化市

娄底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广东

★广州市

韶关市

★✦深圳市

珠海市

汕头市

佛山市

江门市

湛江市

茂名市

肇庆市

惠州市

梅州市

汕尾市

河源市

阳江市

清远市

✶东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

揭阳市

云浮市

广西

南宁市

柳州市

桂林市

梧州市

北海市

防城港市

钦州市

贵港市

玉林市

百色市

贺州市

河池市

来宾市

崇左市

海南

海口市

三亚市

三沙市

✶儋州市

西南地区直辖市

重庆市

四川

★成都市

自贡市

攀枝花市

泸州市

德阳市

绵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南充市

眉山市

宜宾市

广安市

达州市

雅安市

巴中市

资阳市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

贵州

贵阳市

六盘水市

遵义市

安顺市

毕节市

铜仁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云南

昆明市

曲靖市

玉溪市

保山市

昭通市

丽江市

普洱市

临沧市

楚雄彝族自治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迪庆藏族自治州

西藏

拉萨市

日喀则市

昌都市

林芝市

山南市

那曲市

阿里地区

西北地区陕西

★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渭南市

延安市

汉中市

榆林市

安康市

商洛市

甘肃

兰州市

✶嘉峪关市

金昌市

白银市

天水市

武威市

张掖市

平凉市

酒泉市

庆阳市

定西市

陇南市

临夏回族自治州

甘南藏族自治州

青海

西宁市

海东市

海北藏族自治州

黄南藏族自治州

海南藏族自治州

果洛藏族自治州

玉树藏族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宁夏

银川市

石嘴山市

吴忠市

固原市

中卫市

新疆

乌鲁木齐市

克拉玛依市

吐鲁番市

哈密市

昌吉回族自治州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阿克苏地区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喀什地区

和田地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塔城地区

阿勒泰地区

注:台湾省(台澎地区)由中华民国自1945年统治至今,未实际控制。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边海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日本政府船只交替控制。根据《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自然资规〔2023〕2号)第八条第一项规定:台湾省在地图上应当按省级行政单位表示。台北市作为省级行政中心表示(图例中注省级行政中心)。台湾省的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按照地级行政中心表示。相关背景请参阅台湾问题。

参见:地级行政区列表、城市建制、城市列表

区划索引:单位(代码):省级(史)>(副省级)>地级>县级: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台

查论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藏族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

日喀则市

昌都市

林芝市

山南市

那曲市

阿里地区

自治州和自治县青海省

海北藏族自治州

海南藏族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蒙古族和藏族)

黄南藏族自治州

果洛藏族自治州

玉树藏族自治州

四川省

甘孜藏族自治州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藏族和羌族)

木里藏族自治县

甘肃省

甘南藏族自治州

天祝藏族自治县

云南省

迪庆藏族自治州

侗族

回族

朝鲜族

满族

苗族

蒙古族

藏族

土家族

维吾尔族

瑶族

彝族

壮族

其他

参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自治地方列表

查论编藏区自然青藏高原 · 藏北高原 · 藏区八大神山 · 喜马拉雅山脉 · 横断山脉 · 念青唐古拉山 · 唐古拉山脉 · 巴颜喀拉山脉 · 冈底斯山脉 · 昆仑山脉 · 柴达木盆地 · 藏南谷地 · 雅鲁藏布大峡谷 · 雅鲁藏布江 · 怒江 · 金沙江 · 澜沧江 · 纳木错 · 羊卓雍错 · 玛旁雍错 · 班公错 · 巴松措 · 森里错历史古羌人 → 发羌入藏 · 氐 · 象雄 · 唐旄 · 吐谷浑 → 吐蕃 → 古格王国 · 唃厮啰国 → 蒙古征服 → 元(萨迦巴、宣政院) → 帕木竹巴(仁蚌巴)/ 明(乌思藏) → 藏巴汗 → 和硕特汗国 → 清(藏区分治、理藩院、驻藏大臣、噶厦) → 西藏(第一次驱汉事件、藏军、西姆拉条约、中藏战争、第二次驱汉事件)/ 民国(蒙藏会、西藏地方、西康省、青海省) → 共和国(昌都战役、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藏区骚乱、土地改革、2008年西藏骚乱、2012年藏区骚乱(甘孜)、藏人自焚) · 达赖喇嘛、护照、货币、邮政、农奴制争议、摄影、藏人行政中央传统分区卫藏(卫 | 藏 | 阿里 | 羌塘) | 多康(安多 | 康区)现行政区

西藏自治区

四省藏区

青海省各藏族自治地方

甘肃省各藏族自治地方

四川省各藏族自治地方

云南省各藏族自治地方

中印争议地区

阿鲁纳恰尔邦

藏南地区

现居族群

官方识别:藏族

门巴族

珞巴族

羌族

汉族

蒙古族

回族

官方未识别

僜人

嘉绒人

白马人

夏尔巴人

藏回(古格人)

羌塘(藏北)自然

藏北高原

三江源

长江源

黄河源

澜沧江源

历史

霍尔三十九族

绛曲基巧

现行政区那曲:拉萨:当雄县文化康方言阿里(纳里、俄力思)自然

阿里高原

班公错

历史

象雄

古格王国

乌思藏宣慰司

俄力思军民元帅府

现行政区西藏:阿里地区(南疆军区阿里军分区)卫(前藏)自然拉萨河历史

唐旄

乌思藏宣慰司

乌思藏都司

近代西藏

现行政区西藏:拉萨市 | 山南市 | 林芝市(巴宜区、工布江达县、米林市、朗县)文化卫藏方言宗教达赖喇嘛(冬宫、夏宫)藏(后藏)历史帕木竹巴 · 仁蚌巴 · 乌思藏宣慰司 · 乌思藏都司 · 和硕特汗国 · 近代西藏现行政区西藏:日喀则市文化卫藏方言宗教班禅额尔德尼(扎什伦布寺)康(喀木、多朵)自然

雅鲁藏布江

藏南

历史吐蕃等路 · 朵甘行都司 · 巴塘事变 · 川边经略使 → 川边镇守使 → 川边特别区 → 西康省 · 朵麦基巧 · 康藏纠纷 · 西康战役 · 昌都战役现行政区西藏:昌都地区 | 那曲市(聂荣县、巴青县、索县、比如县、嘉黎县) | 林芝市(察隅县、波密县、墨脱县)青海:玉树州四川:甘孜州云南:迪庆州文化

康方言

康巴卫视

嘉绒语支

宗教

帕巴拉活佛

强巴林寺

安多(多麦)历史

唃厮啰国

吐蕃等处

现行政区青海:海北州、海南州、黄南州、果洛州甘肃:甘南州四川:阿坝州(北部)文化

安多方言

安多卫视

拉卜楞寺

规范控制数据库 各地

德国

地理

MusicBrainz 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