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杯冠军奖金

洗三朝:婴儿诞生3日后的洗浴仪式

在古代,洗三是婴儿出生3日后重要的洗浴仪式,叫做"洗三"或"洗三朝""洗儿",意在洗净秽污,令其洁白入世,同时增长小儿胆量,使其健康成长。

此俗出现于唐,流行于宋代。各地做法不尽相同,但基本程序大同小异:洗三的当天,把接生婆接到家,酒食款待,然后由家人在产房的外厅供上碧霞元君、催生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等13位神祗。产妇床头供"床公床母"像,以点心或油糕为供品。上香叩头后,用艾熬过的水,给小孩洗澡。前来祝贺的亲友拿银钱、喜果之类的东西,搁往澡盆,叫作"添盆"。洗婆(接生婆)根据亲友所投物品,口念不同的吉语。搁枣儿、栗子,就说"早立子儿";搁莲子,说"连生贵子";搁桂元,说"连中三元"等等。

洗时,若小儿哭,则称为"响盆"。洗时边洗边念祝词:"先洗头,做王侯;后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洗蛋(男孩)作知县;洗洗沟(女孩),长大嫁人是知州。"然后,给婴儿梳理胎毛,再念:"三梳子,两篦子,长大戴个红帽子;左描眉,右打鬓,寻个媳妇(女婿)准回村;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说话免丢丑。"最后,用鸡蛋往婴儿脸上轻轻一滚,念道:"鸡蛋滚脸,一生无险。"

洗好后,用单被包好,用葱在孩子身上拍3下,取聪(葱)明伶俐之意,拿秤和锁比划几下,谓"秤权虽小压千斤",长大后"头紧、脚紧、手紧"。还要把婴儿放在茶盘上,以备好的金银锞子、首饰等往婴儿身上掖,谓"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下人",最后焚化神祗牌位,洗三仪式才告结束。洗三时,亲朋好友以红包贺礼,主人则以糕点款待,并留亲友吃"洗三面"。

洗后,还有一项重要仪式,称为落脐炙囟。即点着艾叶球,用生姜片做托,象征性地在婴儿脑门熏炙一下,去掉新生儿脐带残余,并敷以明矾,表示就此脱离了孕期,正式进入婴儿阶段。

此俗在今日农村仍有流行。在浙江,民间浴儿时,还配以用草药炙婴儿肚脐。在山东,产儿家要煮面送邻里,谓之"喜面",并设祭于房,由产婆莫酒焚楮,谓之"谢送生神"。在安徽江准地区,则要以五彩丝结"长命线",以百文钱穿"洗儿钱",儿家向邻里分送"红鸡蛋"。

总之,洗三虽有封建迷信之意,但基本上是预祝婴儿长大后有所作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