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平头百姓”?难道都剃平头?
- 世界杯冠军奖金
- 2025-09-06 03:11:57
- 1305
后来头巾被广泛流传,成为了一种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所佩戴的饰品。
头上戴的头巾、帽子又叫做“头衣”或“首服”,并演变出表示身份地位的“冠、冕、弁、帻”多种不同叫法。
其中“冠”是所有头衣的统称,也是专供贵族人士所佩戴的帽子。“冕”是一种礼帽,为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如天子的冕有十二旒。“弁”则分为“皮弁”和“爵弁”两种,“皮弁”又叫“武冠”,多为武官所佩戴。而“爵弁”也叫“文冠”,为文官佩戴。最后“帻”就是包裹头发的简易头巾了,以实用为主,为普通老百姓所戴,也可戴在冠下作为衬巾。
隋唐时颜师古的《急就篇注》中注:“帻者,韬发之巾,所以整嫧发也。”,“帻”也是最为原始的头衣,后来作为“冠”的“配件”,因此也叫做“小样”,意为小型的帽子。
唐初时的“帻”比较简单,为扁平状,顶部发髻无明显分瓣,与头齐平,所以也叫“平头小样巾”。《新唐书·车服志》记载:“文官又有平头小样巾,百官常服,同於庶人。”,说的是当时官员也戴“平头小样巾”。
《新唐书·车服志》还记载:“幞头起于后周,便武事者也。”就是说后周开始,头巾演变为“襆头”,为方便打仗,上面有四根带子,两根系于脑后,两根系在下巴。唐代襆头盛行,样式多变,武则天之后,头冠的样式越来越高。
到明朝时幞头被定为是为官者的专属头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乌纱帽”。而普通老百姓还是佩戴与头平齐的头巾。
高高的“乌纱帽”和与头齐平的“平头小样巾”形成鲜明对比,所以才有了“平头百姓”这种说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