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像“软柿子”,多是家长这样“捏”出来的,中招及时改
- 02年世界杯巴西
- 2025-11-10 13:51:34
- 1860
错误的带娃方式二:缺少陪伴,忽视孩子的需求
平时父母要上班,没法陪伴孩子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在周末休息的时候,孩子恳求你和他玩,而你总是以忙为借口拒绝孩子。
甚至是一边玩着手机和游戏一边拒绝孩子,慢慢地孩子便不会再开口让你陪他玩了。导致的后果就是孩子会“封闭自己和父母的交流通道”,拉远亲子之间的距离,性格变得冷漠。
错误的带娃方式三:打击孩子,总告诉他“你不行”、“你不会”、“你做不好”
2岁之后孩子会迎来各种技能发展的高速期,比如孩子看到你干什么,他觉得自己也能干,也要抢着帮你干。家长看到孩子干得慢又干不好时总会说出:“你又做不好”、“你不行的”、“你不会”这样的话语,就会到底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受到打击和否定。
慢慢地,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即便孩子的内心再强大,他们也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做不了,变得自卑内向胆小。
不想让孩子的性格变成“软柿子”,家长在养娃时要注意3点
孩子性格变成“软柿子”,吃小亏的虽是当下,但是在孩子长大后容易吃大亏。严重一点的,孩子则可能发生“性格变异”,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来。不想让孩子的性格变成“软柿子”,家长在养娃时要注意3点。
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成长特点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一些家长觉得比较可怕的阶段,比如可怕的2岁。其实2岁真正意义上来说不是可怕,而是孩子总是“想得美,做不到”。看到家长在扫地,他觉得自己也能扫,结果把原本扫好的垃圾扔得一地都是。
孩子这些看似捣乱的行为其实并不是捣乱,而是他们在学习和进化。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些阶段,家长要做的是理解他们,这是他们的天性,是学习、是进步,虽然做得不好,但是他们也在努力尽力做。学会理解他们,少打击、少打骂、少制止才是正解。
爱孩子,不要过于强求在不该懂事的年纪“懂事”
家长口中“懂事”的孩子,他们大多在长大后都不快乐,因为这是他们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得来的称赞。孩子小时候也需要家长的尊重和偏爱,不必要过早地要求他们懂事,过早的懂事看似表面很好,然而带来的负面作用就是性格变得软弱。
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要想孩子有个好的性格,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在陪着孩子玩的时候一心一意,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高质量的陪伴给予孩子绝不是玩的乐趣,更多的是内心世界和情感的丰富,以及充足的安全感。
CiCi妈寄语:关注CiCi妈妈说育儿,每日分享0-6岁母婴育儿知识,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要给CiCi妈点个赞并分享给更多的人哦。有任何育儿疑问,都可以关注并私信我,看到都会回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